24小时咨询热线:

13607337401

联系我们 CONTACT
株洲通盛运输贸易有限公司
联系人:舒伟
电话:13607337401
座机:0731-22214776
传真:0731-22211273
邮箱:2514183047@qq.com
地址:株洲市车站路61号国际公寓一座1509室

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

株洲水运航道,何日“淌金流银”?

作者: 百度文库 来源: 百度文库 时间:2018年09月20日
  坐拥“一江两水”,我市水运企业仅11家,年货运量不到全省5%。  
  运能大、成本低、能耗小、占地少,水运作为一种可持续的交通运输方式,在当前土地、能源愈发紧缺的环境下,优势愈发明显。
  
  株洲地处湘江黄金水道下游,拥有“一江两水”(即湘江、渌水、洣水),水域637.27平方公里,航道558公里,水运资源丰富。然而,与日新月异的陆路交通相比,水运交通一直动静不大,甚至成为五大运输方式中的短腿。去年,全省2.07亿吨水运货运量,我市仅占4.3%。  
  在株洲谋划新一轮交通大发展的背景下,水运的开发尤为值得关注。
  
  核心阅读  
  从2004年鼎盛时期的15艘船,到如今的8艘,株洲顺达船运公司遭遇着“逆发展”。  
  “去年,就报废了3艘小吨位的船。”该公司总经理王如珏说,在运价持续不涨的经营中,公司还要承受燃油价格与人员工资大幅上涨的双重成本压力,“弃船”是不得已而为之。
  
  虽然甩掉了一些包袱,但王如珏肩头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多少。“现在的8艘船,吨位大的只有600吨,在市场上仍没什么竞争力。”他算了一笔经济账:株洲到上海,走水路大约1600公里,600吨级船舶的运输成本超过100元每吨,而现在市场上大批量货物的水运运价为70元至80元每吨。“相比之下,小船每运一吨倒亏20至30元,太不划算。现在,我们只能靠运送批量小的化工产品维持运营了。”王如珏感慨。
  
  吨位过小的船运公司生存困难,拥有大型船舶的企业呢?  
  成立于1999年的株洲通盛运输贸易有限公司现有船舶16艘,其中大船舶达5000吨级,小的也有1500吨级。  
  该公司总经理赵见安坦言,他只能在外地营生。“我一直希望自己的船舶能往返于家乡和各地的水运码头,但因为湘江航道株洲段水位过浅,我们的船舶进不来。”
  
  小船成本高,  大船进不来  
  “小船划不来,大船进不来”已成为当前株洲水运的真实写照。  
  数据显示:2013年,我市水运货运量仅970.99万吨,不足公路货运量的5%;放眼全省去年2.07亿吨的水运货运量,我市占比不足5%。
  
  水运企业发展同样滞后。据调查,我市水路运输企业仅11家,客运船舶174艘,货运船舶292艘,其中248艘均为600吨级以下船舶,大型造船厂没有一家。于是,有人这样调侃,临江的株洲可以造出地上跑的火车、汽车,翱翔蓝天的飞机,但造不出水上行走的轮船。  
  业内人士认为,株洲水运业遭遇着瓶颈,也暗含了潜力。  
  水运企业11家,  货运量不足千万吨
  
  如何破题?  
 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江余生认为,先要找到阻碍株洲水运发展的症结所在。他表示,除了湘江航道水位过低外,南部航道不通也是制约水运发展的另一原因。
  
  株洲有“一江两水”。其中,渌水发源于江西萍乡市湘东区白竺乡的千拉岭南麓,西流经醴陵市、株洲县,在渌口汇入湘江;洣水发源于炎陵县下村乡,流经茶陵县、攸县,于衡东县洣河口注入湘江。
  
  “‘两水’都汇入湘江,但航道内有不少暗礁、浮桥,安全隐患多,江面上几乎看不到运输船舶的踪影。”江余生直言,由于南部各县水运不通,全市内河航运很难“盘活”。  
  赵见安则认为,水运投入过少,基础设施落后,港口、航道、船舶功能不配套,导致我市水运优势难以发挥出来。
  
  “我市城区现有三大船货码头,即白石港码头、旗滨码头和株洲港铜塘湾港区(含建霞作业区)。”赵见安介绍,“白石港码头即便满负荷运营,日吞吐量也只有2000吨;旗滨码头大部分时间是作为企业内部码头使用;而铜塘湾港区则尚处于试运营阶段……”
  
  一江不畅,两水不通  
  疏通航道“梗塞”,新辟融资渠道 
  去年,市交通运输局提出水运发展10年目标:全力促进“一江两水三港”生态水运建设,到规划末期全港年总吞吐量达到1500万吨(不含砂石),水运运量占综合运输体系运量的比重提升至6%。
  
  “株洲属于工业城市,货源充足,实现这一目标的潜力肯定是有的。”江余生认为,要从“一江两水”中挖金掘银,还有很多工作要做。 
  首要任务是“强基础”,即在加快实施湘江二千吨级航道建设、湘江株洲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和湘江库区设施建设的基础上,尽早实施渌水、洣水的梯级渠化(筑坝疏浚)项目,改变株洲水运“一江不畅、二水不通”的“梗塞”局面。
  
  江余生还建议,政府出台相应文件,在目前航运低潮期,推进企业改革,支持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水运企业进行整合重组,做大做强,增加抗风险能力;同时,开辟市场融资渠道,按照“谁投资、谁收益”的原则,逐步吸纳民间资本加入水运基础设施建设;积极开拓水上客运市场,发展高附加值的旅游客运。
  
  汇集人才,发展多式联运  
 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。  
  “现在急需一批敢想敢干的专业人才,产业的规划、市场的开拓、船舶的制造,都需要他们。”湖南工业大学物流工程研究所所长李正军分析指出,水运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,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、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,除了利用高校资源外,还要加强全市现有水运从业人员的培训,以充实产业发展力量。
  
  “株洲水运要迎来新一轮发展,还需打破‘火车拖来的城市’这一惯性思维。”李正军说,历史证明,多种运输方式的存在与发展有其合理性,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,“我们不能只盯着公路、铁路,水运市场不能丢”。  
  他还建言,株洲应积极发展多式联运,实现航运、公路、铁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、转运。
  
  他山之石  
  广东清远,地处北江中下游,属内河地区,航道总里程402公里,地区经济发展和水运资源与株洲比较类似。  
  近年来,清远加快水路运输业发展,实施北江航道整治工程,培养了一批水运骨干企业,提升水运企业行业的整体水平,着力打造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。目前,该市还实现了对西江400多公里航道、2000多艘船舶的全时段、全覆盖实时监管,确保了监管、应急和通航安全的信息化、智能化。
  
  统计显示,2013年,清远水上货运量已达1800多万吨,拥有47家水运企业、民营船企14家,在册船舶2000余艘。  
  去年3月,清远正式出台的《加快内河水运和船舶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》提出:力争到2020年,建成北江千吨级黄金水道,建设畅通、平安、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;到2020年大宗货物水路运输量比重达到50%,船舶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。
  
  清远:建立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  
  相关链接  
  1 水路运输——货载量大,能耗低,速度慢,受地域限制(港口)。  
  2 铁路运输——货载量大,速度快,内陆地区的主要大宗货物运输方式。  
  3 航空运输——货载量小,速度快,成本高。  
  4 公路运输——非常普遍的运输方式,货载量小,优点是可以实现点对点的运输。  
  5 管道运输——普遍性差,运送货物单一,成本高。
返回顶部
在线QQ
在线留言